阅读历史 |

第两百九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弄清楚案子的详情后,燕雪客预备告辞,又问了一句:“案子告破后,门主有何打算,是否想要返回永宁?”

朝轻岫:“不着急,我还要等一等,瞧瞧那位程姑娘能否安然脱身。”

燕雪客微一颔首,向朝轻岫道别而去。

一日后。

在大内监牢中过了许多天囚禁生活的程清英总算被父亲接回家中,随后程白展不及安慰女儿,匆匆入宫谢恩请罪,表示都是自己管教无方,才让女儿与七殿下起了冲突。

皇帝现在已经知道他父女二人无辜,然而程清英到底被卷进了这个案子当中,此时虽然没有额外降罪,也罚了程白展半年俸禄,将他降级留用。

程白展再度拜谢过天子后,才行礼退下。

他走到宫门附近,遇见一队看着十分眼熟的宫人,为首者正是郑贵人信赖的一位内官。

内官特意等在此地,明显是要跟程白展说话。

她先很客气地行了一礼,然后才转达上司的好意:“贵人吩咐,说程姑娘这回实在受了委屈,派我们送些东西过去。”

程白展就垂了下头:“多谢贵人。”

皇帝没有安抚程白展,郑贵人却遣人致意,这件事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事后她一定会在皇帝面前替程白展说好话,同时也会尽量帮忙,替程白展出一出这口女儿被人栽赃陷害的恶气。

其实最开始,程白展并不想主动站到某个阵营当中,然而天子实在算不上一个太好相处的主君,等程白展惊悟过来时,他已经在郑贵人的荫蔽下,一步步成为了指挥使。

受人恩义,当然应该报答。

可登高易跌重,在孙侞近一党已经表露出敌意的情况下,除非程白展直接辞官,否则他的家人还会遭到各种陷害,可若是辞官,前期投资打了水漂的郑贵人,也必定会想办法从程白展身上收回这一笔债。

程白展想,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竟只剩下一条路走到黑这样的选择。

*

今日皇帝没有安抚程白展是因为他还有些生气,不过皇帝并不介意郑贵人安抚一下对方,这是因为他生气的原因跟程白展其实没有太大干系。

他生气的时候,不是很愿意与后宫内眷接触,王贵人赵良人那边的宫人几l次来送茶水点心,都吃了个闭门羹,不得不怏怏返回。

秋水殿内,郑贵人神情温柔地站在窗前,朝着女使姿态轻柔地摆了下手,让她们迟些时候再将做好的羹汤送去给皇帝。

女使大着胆子道:“再过一会,羹汤便要凉了。”

郑贵人柔声:“那就先将汤放在炉子上煨着。”随后又是一笑,“官家现在心理烦恼,咱们不要拿饮食小事去打搅官家。”

作为深受皇帝喜爱信赖的内眷,郑贵人对天子情绪的判断十分精准。

此刻正坐在修德宫中的皇帝的确什么也不想吃,什么也不想喝,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被送到自己案头的卷宗上,他每看一回,

面上的严霜就更重一分。

案卷上记录,齐如酌被抓捕后,经过花鸟使们极具专业性的询问,终于交待了作案事实,表示殷七之所以会乔装成杂役弟子,目的正是潜到东院那边,看一看药房内的情况。

齐如酌心知此事有些奇怪,本来不肯答允,只是觉得殷七乃是皇子,才没有出言拒绝,可等事到临头,又忽然清醒过来,觉得七殿下此举大是奇怪,心下踌躇。殷七见齐如酌不肯听命行事,便推搡起来,冲突间,齐如酌不慎失手杀害了七殿下,之后又动了恶念,打算将罪名栽赃到程清英头上。

这些话显然充满了想要脱罪的敷衍意味——如果齐如酌当日真的是不慎失手,又怎么会先将殷七点倒,然后把人藏到十里同光亭附近,最后再痛下杀手?

皇帝一目十行看过案卷,心中对齐如酌如何杀人之事并不好奇,却对殷七的行为大觉震惊。

宫中少有人知道,松友山庄那边炼的不止是紫参保元丹,还包括另一味药物。

一直看了卷宗许久后,皇帝才略有些疲惫地对身边假装了大半天背景板的内侍道:“你去叫孙卿家……”说到这里,有些犹豫,随后低头瞧了眼更漏,摇首,“罢了,今日天色已晚,等明日再宣他过来。”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进来禀告,说秋水殿的女使过来送羹汤。

为公事苦恼大半日的皇帝的确饿了,他随手端起瓷盏,将温度不冷不热刚好入口的羹汤饮下,随后想到细心体贴的郑贵人,干脆起驾去瞧她,顺便散一散心中的郁气。

因为七皇子遭人杀害的缘故,皇帝已经有些日子没跟郑贵人好好说话,如今案件查明,确定了凶手并非程清英,皇帝心中难免生出些许歉疚,意识到自己应该好生安慰郑贵人几l句。

秋水殿中,郑贵人穿着家常衣衫,她抬眼看着突然过来的丈夫,似乎没想过天子会在此刻驾临,身上毫无打扮后的痕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