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二十五章:反耶(1 / 3)

加入书签

太武三年,五月四日,大谷口内,千军并发向南。

在无数旗帜翻腾汹涌中,一面巨大的黄纛迎风而立,除了旗底有一条绛红色的条块,与泰山军别无不同。

而这就是刚刚获得大胜的陈公国大帅鞠义与他的三万上甲。

自昨日大军拔营,到今日已过大谷关,全军吏士们的喜悦和骄矜都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要回家了,还更添几分。

关口上的一些未出征吏士们看着下面鱼贯而入的大军,有艳羡的歪酸地对旁人道:

“真不知道这些人神气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已经将泰山军主力歼灭了呢?不就是击溃个三四千残卒吗?”

有不了解情况的果然还真的就点头应了。

这时候,队伍中消息灵通的吏士见袍泽们开始说这些惹祸的言论,忙警告:

“老丁,你别乱说,你这番话要是落在下面那些上甲耳朵里,咱们队都要去捞粪。”

然后,此人才解释道:

“你们别听老丁的话,他不清楚情况。这一次鞠帅的确只是歼灭敌军泰山军一军,战果好像也就是数千人,但你们可知,这是我军与泰山军人数相当的情况下获得的。我听说,这一次我军也只是出动过两个军,就取得如此战绩,这说明什么?”

一众袍泽,包括老丁在内的,都齐齐摇头,显然不清楚这意味什么。

而那吏士先是看着下面威赫神武的大军,才悠悠道:

“这说明以鞠帅所部之前护军战力已经能在野战中和泰山军相当了。而如鞠帅那样的兵,咱们陈公国还有六万,而对面泰山军呢,了不得还有四五万吧,如是攻守异也。”

一众人纷纷恍然,然后对这军吏一阵奉承,然后再看关下的友军,果然越发雄壮了。

……

征人不断的大谷道内,两侧依旧哨骑跑马不断。

这些各军各部的游奕选锋正不断将各自军主的军令传送到前头的鞠义处,也就是那面最高的大纛下。

而在那大纛的后方是一排排骑士,他们赫然就是此战立下殊勋的北府骑士们。

这些来自河朔地区的骑士,各个雄壮,人人披甲,着镶黄兜鍪配羽翎,披青色大氅束环带。

如今这些人还在行军,所以马矟皆树立,如一丛林,众星捧月那面大纛缓缓前进。

袁氏的骑军数量不多,所以尽皆精养,袁绍以大半军资供养方得此无上铁骑。

而在这些北府骑士之前正是鞠义的中帐武士,先登军。

这些人一反全军着镶黄色军衣,却是依旧如过往汉军一样,穿着绛红色的军衣,他们在后方无数土黄色袍泽的映衬下,如同一团团烈火,又如同黄土上供养的绚烂杜鹃,璀璨夺目。

这些如同杜鹃花一样的先登武士,顶着烈日披着铁甲,如林排开,护卫着正中的人物,鞠义。

也无怪乎关上的袁军看见他们这般样子会歪酸,因为他们这做派不像是回军,反倒是要参加一场盛大的演武,太过于华丽了。

但被无数华丽包裹在正中的鞠义倒是普普通通,他甚至都没有着军衣,而是如同寻常士大夫一般宽衣博带。

此刻端坐在根车上,鞠义随着车轮的颠簸而起伏,手里捏着一柄铁如意,轻轻碰在左手的手心里,正想着事情。

而在他的身边,也有一文士,正是之前被袁绍派到鞠义军中作为特使的高干。

此刻高干陪坐在鞠义身侧,望着如渊的鞠义,紧张得大气不敢出。

高干怕了,因为鞠义种种事总让他忍不住往最坏的结果去想,那就是鞠义怕是要造反。

至今高干还记得当他面鞠义宣陈公军令的时候,鞠义那桀骜的眼神。尤其是听到自己要让他继续北上时,此人嘲讽的说了一句:

“军国之事,非小儿可言。”

最后高干甚至连再说一句话的机会也没有,就被帐外的先登武士们给“请”到了别帐。

直到昨日大营喧嚣一片,高干才知道军队开拔了。

原先高干还以为鞠义虽然桀骜是桀骜了点,但袁绍的军令还是听得,所以心中已经颇为残忍的想着如何弹劾鞠义了。

但随着军队一步步开拔,高干这时候就发现不对劲了,大军出发的方向竟然是南方?

鞠义要干什么?无令而回军,鞠义要干什么。

想到鞠义带着袁军最精锐的六个军,占主力部队一半无诏退军,高干就浑身软。

他已经不想着如何报复鞠义了,而是想着如何保命了。

这就是人间常态,当你恪守规矩的时候,别人不会想和你讲规矩,而当你开始破坏规矩的时候,别人倒是想让你守规矩了。

只可惜,迟了。

那时候的高干懊悔的反思是不是自己那日传诏的语气不好,是不是太轻浮了,让鞠义不舒服了。

真的,他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