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李治的担忧(1 / 2)

加入书签

王蒙听了驽宾的话以后目光一亮道“将军的意思是唐军如今的做法其实是被逼无奈之举?”

一旁的吴桑启仔细思考了一番之后也不由点头道“驽宾将军的猜测确有可能。

如此说来我等倒是不用继续疲于奔命了。”

“吴将军此言差已,我等虽然无需再担忧唐军的围歼之策但也应该继续吸引唐军深入。

如此做法一来可以继续给唐军的补给制造困难,二来也能减少我方战士的死伤。”

王蒙听了吴桑启的话以后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一旁的驽宾也在此时开口道“我真腊国北方人口稀少粮产不丰。

也确实不太适合大军在此停留。”

吴桑启见两人都认为联军不宜与唐军久战于是便也不再坚持。

于是这一日下来联军一方边打边退距离徐浪等人所在的河谷已经不足百里。

此时在广州水师的大营里,段志玄正有些焦急的来回走动。

在他走动的同时嘴里还念叨着“眼下已经过去整整三日时间。

想来徐浪这小子应该早已经绕到敌方身后了吧!

只是不知是否已经找到合适的围歼之地,也好让我大军免于弹尽粮绝。”

一旁的肖恒和闫东两人对视了一眼。

只听肖恒开口道“大都督,末将看来此事怕是还要等上一两日的时间。”

“为何?”段志玄问道。

肖恒道“这几日敌方一直且战且退,双方所走路程已是接近百里。

而徐将军带领将士深入山林,所行路程未必能比我等远上多少。

加之如今战场附近地形并无适合伏击之处,徐将军怕是还要多走不少路程。”

闫东在一旁接口道“眼下敌人似乎有意将我军引入纵深之处。

想来也是看准了我军补给困难想要等我方弹尽粮绝之后进行反击。”

段志玄叹息一声道“想不到这荒野深山对步枪威力的影响会有如此之大。

原本在外界能够以一敌百的武器进了山里居然仅比弓箭略强一些。

如此误判可是险些让我等吃了大亏呀!”

肖恒道“确实正如大都督所说。

若非越国公冯盎支援了我等大量粮草此时大军还真有弹尽粮绝之危。”

段志玄道“经历此战之后我广州府兵便可算是军中精锐无疑。

告诉手下人等,一切有关此战的得失都要给本将好好总结。

今后周边各国再敢轻易犯边定要让其有来无回。”

肖恒两人听了段志玄的话以后连忙点头。

此时段志玄等人所苦恼的补给问题远在广州城的李治早已经开始着手解决。

他先是紧急调拨了一批粮草通过水路运往了占婆。

随后又加派人手收购岭南西道的粮食就近运往真腊境内。

十月的岭南道正是农闲季节。

因此李治征调了大量的牛马和车辆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

此时不但广州城的官员被李治支使得团团乱转就连冯盎手下的势力也被他调动了起来。

这场战争发生的很不是时候。

因为眼下整个岭南西道几乎没有几个州府不曾受到走私大案的牵连。

所以沿途各个州府的百姓调动和粮食安全几乎全都需要冯盎这种镇得住场面的人物出面。

既然已经调动了冯盎,李治这时候自然也不好继续窝在广州。

于是他干脆跟随着水师的战船来到高州与冯盎一起协调购粮和运粮事宜。

冯盎见到李治表现得似乎有些焦虑于是便开口安慰道“殿下无需过于担心大军的补给。

在此之前微臣已然紧急征集了一些粮草送与段大都督。

想来已经足够坚持到这批粮草送到。”

李治叹息道“老国公有所不知。

只因本王高估了新式武器的威力才使得段大都督在战前准备不足。

倘若因此害得我大唐将士在战场之上陷入困境甚至无辜死伤,本王哪里还有脸面去面对他们?”

冯盎开口道“殿下多虑了,段将军领军多年岂会无法洞穿战场形势?

既然他到此时尚未向殿下开口诉苦便足以说明一切尚且在其掌控之中。”

李治道“话虽如此但本王还是有些自责。

本王非但严重低估了占婆等国的战力而且还错估了这几国的粮食产量。

倘若不是水师将士在一日之内便彻底攻下占城本王还不知这几国之内并无太多粮草能够维持我军补给。”

冯盎道“非是老臣要为殿下辩解,但这周边几国粮产不足之事还真就不只殿下一人不知。

说来不怕殿下笑话,老臣也算与这几国做了多年邻居,然而在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